隨著撓性轉子
動平衡理論的發展和成熟,撓性轉子動平衡方法派生出影響系數法和振型平衡法兩大體系。其中影響系數法主要是先測量原始的不平衡振動,然后選定第 一個校正平面加試驗質量,測量不平衡振動,下一步去掉校正質量,在第 二個校正平面中加試驗質量,測量不平衡振動,如果有N個平面就要進行N次測量,根據N次測量得到的N個校正平面的系數,從而得到N個校正平面的校正質量和相位。振型平衡法主要是通過檢測一階固有振型,通過計算即可找到校正質量的大小和相位。然后依次對各階振型進行平衡,終完成轉子的動平衡。
(圖片來源于網絡)
上面提到的影響系數法和振型平衡法,都需要在停機的狀態下將轉子拆卸出來進行操作,平衡精度較高,但比較費時費力。為了克服這一缺點,提出了現場轉子動平衡技術。現場轉子動平衡技術是伴隨著電測水平的不斷提高而出現的,其操作過程主要是在實際工作轉速下,以機器本身作為動平衡的基座,通過測量轉子相關部位的振動信息,從而來確定校正的質量和方位,通過加重或減重的方式來消除轉子的不平衡量。現場轉子動平衡技術實際建立在影響系數法和振型平衡法基礎之上,與現場電測技術相結合的校正方法。